特約講師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樂齡讀書會】安可職涯:40到70,熟齡世代打造最熱血的工作指南

       演唱會結束後歌手可以重返舞台,再唱一首安可曲。人過中年也可以重新追尋一段結合個人理想、社會公益與穩定收入的安可職涯。心裡有個埋藏許久的夢想,它一直呼喚著你。忽然有一天,生命走到了一個轉捩點,一個讓夢想看起來不再遙不可及時刻。

  現代人活得越來越長,少有人負擔得起退休後毫無收入的二、三十年生活,退而不休、持續工作的安可職涯是維持老後穩定收入的好方法。現今安可職涯在美國、歐盟、日本及韓國已然形成一股風起雲湧的趨勢,台灣勢必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迎向這股時代的潮流。


  不管是想轉換跑道的上班族,還是被公司裁員的主管,或是想從玩了三十多年的老把戲中解放的退休人士,人到中年幾經歷練,渴望投入有興趣的工作、做自己認為重要的事,也領悟到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就是讓自己感到幸福最簡單的方式。可是轉換沒那麼快也沒那麼容易,此時需要一本指南陪你克服安可職涯各個階段的挑戰,迎向嶄新人生。


  如何知道自己已經準備好加入安可職涯?
  未來會有高度需求的安可工作是哪些?   
  找出自己興趣所在的練習。 
  如何適應難熬的過渡期?
  安可職涯的財務規畫。  
  如何拓展新的人脈關係?
  包裝自己的技巧。
  沒有相關背景跟經驗如何進入新職涯?
  自己創辦社會企業或非營利組織。
   要怎樣才能繼續走下去?

Part1〈覺醒與探索〉轉換跑道的起步
1改變的時刻到了──開始重新改造
二十年後,會讓你更懊悔的不是已經做過的事,而是那些你沒能去做的事。──馬克.吐溫
安可職涯創造更美好的世界˙進入安可職涯的時刻˙安可時刻來臨

2未來職涯的樣貌與選擇──了解你有什麼樣的選擇
找到工作的樂趣就是找到青春的泉源。──賽珍珠
現在進行式中的職場樣貌˙未來會有高度需求的領域和職業˙腦力激盪時間˙接下來該怎麼做?


3了解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花點時間進行自我評估
找到能讓自己快樂的事,就是美好的開始。──露西爾.鮑爾
˙練習1-準備行動
˙練習2-怎樣辨別內心渴望的訊號?
˙練習3-工作和生活的縮影
˙練習4-檢視你的動機
˙練習-5什麼議題吸引著你?
˙練習-6什麼樣的工作吸引你?
˙練習7-你的專長和興趣在哪裡?
˙練習8-你想從工作中得到什麼?
˙練習9-建立屬於你的金字塔˙把所有的想法串連成一條可行之路˙新手上路

Part2〈過渡與準備〉轉職必備的能力
4為下一步做準備──學會與不確定性共處
過渡時期代表的是結束,更是在為全新的發展做準備。──威廉.布瑞奇
學會與不確定共處˙為過渡期騰出時間˙組織顧問團˙加入團體或課程


5需要多少錢?──你需要多少錢?
你所得到的不只是免於工作的自由,更可以隨心所欲做你想做的事。──馬克.費德門
願意為安可職涯做金錢上的犧牲嗎?˙設定你願意付出代價的優先順序˙量入為出˙繼續工作的好處˙財富與幸福˙你的收支底線


6經營人脈與利用社群網站──人們其實是很樂意互相幫助的
我們都無可避免捲入人際網絡成為命運共同體,任何直接影響個人的事情,也會間接影響著全體。──馬丁.路德.金恩
首先,想好怎麼介紹自己˙你的人際網絡裡有哪些人?˙擴展你的人際關係˙拓展你在網路上的人脈

7包裝自己的技巧──聊聊自己,大方面對年齡問題
開始做自己,永遠都不嫌晚。──喬治.艾略特
舊瓶裝新酒˙求職信撰寫技巧˙緊釘「面試」˙擔心年齡的問題˙再次成為新人˙學會自我療癒


Part3〈行動與學習〉進入新領域的管道
8利用實習與志工機會探索新領域──試著把想法化為行動
試過但失敗了,至少也學到了東西;但如果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你連原本可能屬於自己的幸福都會錯過。──班傑明.富蘭克林
嘗試、學習、再嘗試˙試試看:志工˙實習?以你的年齡?˙找個人見習˙考慮新興的混合式服務˙安排自己專屬的安可職涯之路


9重回學校學習新技能──更新知識,學習新技能
把遊樂和學習機會都放在童年、工作壓力推給中年、所有遺憾留給老年,這實在是錯誤到了極點。──瑪格麗特.米德
進修管道更多元˙為什麼要再進修?˙你要做好功課˙尋找適合你的課程˙該怎麼準備、該有哪些期待˙這樣做值得嗎?


Part4〈責任與傳承〉向夢想的目標前進
10重返職涯成為社會企業家──創立你自己的社會企業
我夠資深能明白我看到的那些不平,也夠歷練能為此略盡綿薄之力。──羅伯.錢伯斯,安可企業家
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企業家˙啟動社會冒險˙事先做好有一天要交棒的規畫


11退休後再度啟動新的職業生涯──事情還沒結束
美國從來就不屬於退休族群,我們枕戈待旦隨時準備再上場。──比爾.柯林頓
一切從零開始˙重新思考工作的意義˙要和另一半商量,找到平衡點˙好好照顧自己˙生活總有一些變數,要保持彈性˙保持穩定的步調

以上摘自《安可職涯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愈活愈老愈快樂》你想要如何變老呢?


所謂水深可測,人心難測。精神科醫師是觀察人類內心的職業。一般人以為擔任精神科醫師五十年的我,對於人們內心洞察得一清二楚,具備通曉人生的智慧,而且,我上了年紀之後,長了許多的皺紋及一頭銀髮,看起來更為老練,也更讓人產生這種誤解。
  對於想要向我尋求一個幸福人生解答的人們,我的回答恐怕過於平淡。假使有人問我「最近如何展開一天的生活呢?」很明顯的,他應該是打算知道如何展開一天的特別方法。
  但是,我的回答如下:
  「早上睜開眼睛就打開電視。雖然想躲在被窩裡賴床一下,而且想到今天一整天要做的事情就倍感負擔,不想睜開眼睛,但是聽一下新聞,就會漸漸醒過來。準備好上班後,不知不覺間變得沉重的心情,就在一天又開始了呢的感謝及慶幸中,變得輕盈起來。」
  邁入八十歲的我,仍然在人生的各種不安中,度過每一天,即便如此,老實說,為了不讓慣性的日子過得精疲力竭,我也是煞費苦心。一般人對於上了年紀的疑問都也大同小異。有人問說「年紀大了有什麼好呢?」,我答說「年紀大了哪能有什麼好處?好事一樣也沒有。」有人反問,通常年老之後,因為一輩子養兒育女,所能存下來的錢有限,健康也大不如前。生理上的老化及社會上的退化,乃至於對未來的不安及無力感,對死亡的恐懼,究竟能有什麼好處。我則繼續答道:「年紀大了,對任何人而言,都不是件好事。但是,因為是每個人都會遭遇到的事,所以也是不得不接受的生命軌跡。相較於在意年老的好處,花心思去創造好事、愉快的事,反而更為重要。」
  身為精神科專科醫師,退休後雖然有好幾個團體找我去任職,但是我全都予以拒絶。年紀大了只有一個好處,就是不必再看別人的臉色。相較於為了建立自尊心的職位,我重視愉悅勝於頭銜,選擇樂趣勝於責任。
  仔細想想,我年輕時,不論如何都會費心的想挑選有趣的事,並不是只選感興趣的事,而是把我應該做的事,朝向有趣的方向來安排。在只有三、四坪大的診間,一整天聽患者坐困在自我的世界裡,發洩著痛苦和悲傷的故事,我的身心也如同戴上枷鎖般的沉重與陰暗,這是因為無法讓病患們完全康復,對我所造成的壓力。於是,我改變了想法,試著去做一些有助於病患們稍微好轉的事。這麼一來,就想出了許多好方法,並且立刻開始落實。我將精神科病房由封閉式改為開放式,並且設法導入探究患者內心世界的心理劇治療法(Psychodrama),還為了只患有精神疾病但身體健康的患者們,設置了健身房。在做這些事情的過程中,我十分興奮與開心。一言以蔽之,就是「歡喜做,甘願受」。因此,我才可以在五十多年的精神科醫師生涯中,不會感到精疲力竭。誠如羅梭(Russell)所言「有趣的世界越寬廣,幸福的機會越多,也越能擺脫命運的支配。」
  如今,託這種追求樂趣之福,我上了年紀之後,也不會感到無聊,活得很好。舉一個現在最有趣的事情來說,那就是玩電腦了。運用電腦不但可以進行精神科的相關教育及諮商,也可以透過網站將自己兒時的故事上傳,了解自己兒童期的感情,大家也看得津津有味,但是覺得最有趣的人,莫過於我。而且,透過電腦還可以跟年輕人自由自在的聊天。此外,從距離我家走路要花一小時到北岳天路(譯註:首爾周圍被北岳山、南山、駱山和仁王山四座山環繞,其中最高的是位於景福宮北邊的北岳山,一九六八年沿著北嶽山的山脊延伸長達一百多公里的道路開通後,就成為首爾代表性的觀光路線,稱之為北岳天路)慢慢的散步回家,一年拜訪一次過去三十年來持續進行醫療志願服務的尼泊爾,一個月參加一回詩歌朗誦聚會,去一趟四十年來持續做志工的育幼院,陪孩子們玩耍,每逢週末跟來訪的四名兒女們的家族一起享用晚餐,出其不意的去拜訪想見的人等,有趣的事情,現在還多得很,或許正在閱讀此書的人,會羨慕我的老年生活也不得而知呢!但是,一點也別羨慕我,任何人只要下定決心希望生活得有趣味,一切有趣的事情就會隨之而來。
  當然,這與年輕時所體驗的快樂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年輕和年老時,體驗到的快樂都一樣,不是更沒趣嗎?以當下的年紀來體驗自己所擁有的喜悅,才是真正的樂趣。年輕時會認為登山攻頂很有趣,但是年老時光是眺望遠山,就足以感到興味盎然。若是只想著年輕的樂趣,就會認為年老徒留不幸。唯有在當下找到符合自己的樂趣,才是真正「符合年齡」的變老。
  近來,在媒體討論中,許多人都憂心老年人快速增加將會對我們社會的年輕人將造成龐大財務負擔。好像年老缺錢,就一定帶來痛苦和絶望。即便明白經濟富足並不保證美好的晚年,還是優先從金錢開始來解決問題。當然經濟方面的準備是很重要的。不過,同時也要考量年老的價值和意義。從年輕到中壯年時期,就要思考「我要如何變老?」,並且要學習及熟悉如何邁入老年。透過深刻的自我省察,就能明白年紀大並不可怕,如此一來,當下也能活得更為踏實。
  我們一輩子都在準備著考試、就業、結婚等等,但是,卻疏於對老年進行準備。年老也是一定要先做「預習」的事。不論再怎麼做好準備,一旦面對年老,還是會徬徨無措,如果等到老了再開始準備,恐怕為時已晚。
  過去,由於我擔任精神科醫師,所以聽了許多人的人生故事。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聽不進別人所說的話。我通常都是先聽他們把話講完,然後等待著可以換我說話的機會。當他們開始聽我說話,治療之門就微微開啟了。總是聽別人說話的我,現在要輪到別人聽我說話了。雖然沒什麼特別之處,只是一位老爺爺的生活故事,還是希望值得對別人說,並且也減輕我對人生的遺憾。希望我的人生故事可以活用當作預習人生的參考資料,成為讀者們思考「我要以何種面貌變老」的種子,此為至樂也。   

以上摘自《愈活愈老愈快樂



2014年10月2日 星期四

20140930【愛閱實踐社群】樂齡心理學系列


本週我們討論了《迫切的擴張》第10章「及早開始面對退休」

這章的章名基本上是違反人性的,人們總是短視近利,無法克服短期的誘惑來替未來做好準備,所以「及早」面對退休是一件很難的事。不過,如果我們能將「為退休做準備」和「提升現在的生活品質」兩件事結合在一起,替未來做準備的同時也提升現在的生活品質,那麼及早面對退休就比較容易做到了。

很多人對退休規劃會有一種迷思──假如60歲要退休,59歲開始規劃和準備就可以了。就像我們在中山社區大學開設「當退休規劃遇見心理學」課程時,就有四十幾歲的人問我:「老師,我還有那麼久才要退休,現在學一學會不會以後就忘了?」問這句話的人顯然認為退休前一天、前一個月或前一年再開始打算就可以了。

  • 讓我們來檢視一下,退休到底要從多久以前開始準備:

  • 如果要在退休後仍保有健康的身體狀況,難道只要從退休前一年開始運動、健康飲食、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就可以了嗎?

  • 如果要在退休後擁有健全的財務狀況,難道只要從退休前一年開始投資理財、建立良好消費習慣就可以了嗎?

  • 如果要在退休後擁有親密的家人關係,難道只要從退休前一年開始花時間陪伴家人、互相關心就可以了嗎?

  • 如果要在退休後擁有沒有利害關係的純粹友誼,或者加入志同道合的社群團體,難道只要從退休前一年開始結交工作以外的朋友、培養工作之外的興趣就可以了嗎?

  • 如果要在退休後擁有一份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追尋人生意義的志業,難道只要從退休前一年開始自我探索、發展第二人生或第二職涯就可以了嗎?

以上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等到屆齡退休再來做這些事已經太晚了,而大部分的人卻是退休一陣子後,才開始發現原來退休還有這些事前功課要做,尤有甚者,是過著極度不滿意的退休生活卻不知道是因為沒有事先做好準備的緣故。

《熟年力》作者肯.戴科沃博士、丹尼爾.凱德雷克說:「我們在旅遊之前,會做很多準備,規劃好要去哪裡、需要什麼衣物、該帶什麼貨幣。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對於下半輩子卻沒有做同樣的思考。我們就只是假設,繼續往目前的方向前進,船到橋頭自然直。有時候的確是這樣子,但事實通常不是如此。



就像西賽羅在《論老年》中提到的:「晚年的最佳保護鎧甲,是一段在老之前被好好地度過的生活;一段被用於追求有益知識、光榮功績和高尚品德的生活;過這種生活的人從年輕時就致力提升自己,而在其晚年收割最幸福的果實。」真正有益於退休生活的規劃與準備工作,必須從年輕時就開始做起,而且這並不是一種必須犧牲生活樂趣的延宕滿足,而是可以同時提升當下生活品質和未來保障的做法。

  • 如果你現就開始養成運動的習慣、吃健康的食物,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你會發現自己每天都更有精神,有更多的正向情緒與動力,去完成重要的工作。反之,如果不運動、吃垃圾食物、抽菸喝酒又作息混亂,便會每天無精打采,容易有負面情緒,並且提不起勁去做每一件事。而且不用等到退休,你馬上就可能面臨健康的問題。

  • 如果你現在就開始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並且充實金融知識與素養,你會花更少的錢卻得到更多快樂;花更少的時間做不喜歡的工作、花更多時間在熱愛的工作以及其他人生更重要的事情上面;避開錯誤的金融商品與陷阱,享有合理且勝過大部分投資人的長期投資報酬。而如果你不這樣做,不用等到退休,你馬上就可能面臨經濟的問題。

  • 如果你現在就開始花時間陪伴和關心家人、真心對待朋友,將他人視為目的而非將他人視為工具,成功時你會加倍快樂,受挫時則有人幫你分擔憂愁。在家人與朋友的支持下你會更有勇氣、紀律與專注力,去達成你想要的目標,也能激發更多創造力與潛能。而如果你不這樣做,一樣不用等到退休,你馬上就可能面臨家庭或人際關係的問題。

  • 如果你現在就開始發展自己除了主要工作外的興趣與專長,透過從事志願服務或加入某些社群團體來自我探索與學習成長,多接觸不同領域的人事物,你的生活會更多采多姿,會發展出更具有獨特性的職涯路線、擁有更多的不可取代性,還會獲得更多的機會與好運氣。而如果你不這樣做,一樣不用等到退休,你馬上就可能面臨工作、事業與職涯發展的問題。


上述這些對現在的你就很有幫助的事情,也同時都是在替退休的生活做規劃與準備。退休規劃不是只需要規劃退休金,至少還需要有健康身心、人際關係、親密關係、有意義的志業等。退休規劃需要從年輕時便開始著手,但不是要你犧牲現在去追逐不可之知的未來,而是要兼顧短期與長期的好處,將現在的你與未來的自己牢牢地綁在一起。



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晚退休時代:轉型超高齡社會未來關鍵30年,我們如何工作,怎麼生活?



台灣生育率全球最低,人口老化速度最快,你可能聽過「超高齡」社會要來了,但你可能沒意識到這些事都即將發生……世界將大重整,我們該如何工作,怎麼生活?晚退休時代來勢洶洶,現在你就該做好準備!

你越來越長壽,年輕人卻不夠用,所以──
.等你65歲,恐怕無法順利退休
.婦女再也不能離開職場,回家帶小孩(全職媽媽越來越少)
.你的同事可能是機器人
.以後生病也是機器人照顧你
.勞力不足,老闆被迫外移,你的工作消失
.服貿、貨貿,刻不容緩了
.國家急需了解以上事情,並能提出解決方案的領導者

讀完本書會幫助你了解:
1.      超高齡社會沙盤推演
揭露了人口結構的改變,會導致一連串的連鎖效應……

2.      巨觀微觀雙重視角
探討層面從個人、企業環境,到國家社會的處境,兼具巨觀與微觀

3.      散播希望不是恐嚇
帶領讀者正面客觀看待變化,甚至是難題,散播希望而不是恐嚇

4.      到底該怎麼辦,經濟才能老而不衰?
針對即將發生的變遷,提出各個面向的建議與務實的方法:
.避免失去競爭力,年長勞工不占位,讓年輕勞工有機會升遷發展
.終身教育,繼續培養老年工作者的專業
.工時制度一定會改變(65歲以上的工作者彈性上班,甚至在家工作)
.小孩上學不限定在戶籍地或讓父母彈性上下班,方便接送
.不工作享福的年齡會提高到70歲或72歲(因此得賺更多錢、更注重養生)

另外,你還能掌握未來全球和社會的脈動,讓你更有國際觀──
移民,是勞力短缺的解藥,還是造成對立的毒藥?靠引進外勞解決勞力短缺,得先整合,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管道,能夠突破文化與歷史障礙,化解族群隔閡。

抗拒自由貿易的浪潮,得付出代價
如果其他紓困方法都失敗,國際貿易將成為補足勞工短缺的唯一管道。可以解決已開發國家對進口的需求,而帶動出口也是新興國家讓人民就業的唯一方法。

如何預防下一波金融海嘯?
必須打破全球化與金融系統的連動,前景最光明的解決方法,是要改變各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決策方式。

新興國家雖然年輕人口較多,但──
.中國為了防止人口嚴重老化,一胎化政策也開始鬆動,在法律許可下鼓勵人民可超生。為了經濟整合,發展也從沿海延伸到內地。
.墨西哥、中國經濟成長亮眼,發展卻嚴重失衡;印度的國人識字率仍得加把勁。
.中東、俄羅斯雖然擁有大量石油黑金,但他們在發展上卻面臨了最嚴重的阻礙,就像是被下詛咒一樣。


還有,誰是下一個國際領導,才能帶世界向前?中國、印度、日本、歐盟,還是美國?美國水牛城大學人力資本與經濟成長研究員米爾頓.艾茲拉提(Milton Ezrati),將徹底改變你看待工作和退休的態度,只要政府、企業與你我做好準備,迎接未來三十年,才能讓社會老得好優雅。

以上摘自《晚退休時代:轉型超高齡社會未來關鍵30年,我們如何工作,怎麼生活?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老得好優雅》終極成就的歲月




活到老年,是福分,是長壽,是智慧,是風範。老年,有許多尚待我們去開發的神祕與新鮮,去了解的豐富與奧祕。當我們有幸活到老,就讓我們一起學到老,透過這本書,一起來學習──人在最後一個成長階段,要如何轉型,活出生命的優雅巔峰。

要在晚年把生活過得興奮有意思,有個絆腳石──我們太相信自己正在失去一樣東西,以至於沒有察覺正在得到的東西。孔子說七十歲,才是他能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年紀。老年,有著累積一生豐富的記憶、經驗與智慧,不僅能對過去的歲月有嶄新完整的看待,還有人生七十才開始的全新挑戰。

了解老年,能讓我們活得更加精湛、豐樂與優雅,能點化我們自己,還能照亮我們身邊的人。不論實際年齡是多少,有一天他們呆住了,發現自己究竟沒能逃脫老。這些人已經老得超過了自己想像中可能會活到的年紀。如今四周的小毛頭稱他們為「資深者」或「前輩」或「上一輩的」,甚至「老人」,儘管在同輩之間,他們不覺得自己跟一年前有絲毫不同。當然,除了年紀的明顯跡象不算之外。而到頭來,後者決定了一切。

沒有錯,他們老了,而且一天天變得更老。至少在日曆上看來如此。不過他們心裡明白,自己正從生命的一點走向另一點,就算緊緊抓著這一端不肯鬆手,也沒法阻擋自己滑向另一端。而他們不曉得這件事該怎麼看。

這輩子所知道的一切好事、一切成就,就此告終嗎?該向大限低頭,接受老來的疲憊困頓嗎?或者,這不過是開啓全新的生命的一個起點?自己只是暫時迷失了目的?還是,生命的目的要到現在才浮現?既然我們當中不少人走下工作崗位後的歲月,很可能不會少於堅守崗位的時光,那麼當然該想想這些歲月藴含著什麼,要求什麼,會提供什麼。不過,關鍵是到時候我們知不知道要去找的是什麼。

老年學家說,我們的社會有三個「老年」階段。老青年期,從六十五到七十四歲;老壯年期,七十五到八十四歲;以及老老年期,八十五歲以上。三個階段具有若干共同點,而每一階段又各有特殊議題。

高齡期跟人生初期(出生到二十一歲)不同,向來沒什麼人著墨。事實上,老年學做為一門從生物、心理和社會等層面來研究老化的科學,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展開。在那以前,任何關於年紀的研究都集中在延長青春或逆轉老化的效應。然而,老年學至今仍然缺少精神層面的體察,而老年期卻是人生中有足夠資源對生命的本質和意義予以長期評估的唯一階段。

生命,超乎生理的層面,向心靈的成長延伸。其實,隨著生命的生理層面削弱,通常心靈層面會增進。應付這些挑戰的心理和精神姿態,才能真正決定我們從前一個階段成長到下一個階段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還有怎麼樣才可以稱為自覺地、清晰地認識我們正在向大限逼近。唯有了解歲月是禮物而非負擔的人,才能得到這份禮物。身處晚年的人,並非人人了解或歡迎這份禮物。擁抱這段幸運辰光並克服其沈重負擔的大業。這正是晚年的心靈任務。

老年這段歲月是達成終極成就的歲月,是使全新的生命再次成形的歲月。這段歲月賜予我們的,不僅是活著而已,而是活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圓滿優雅。



以上摘自《老得好優雅》